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大路先锋

无私奉献在公路

记省级劳模吴兴有二三事

时间:2013-03-21       作者:时越      来源:      点击:

 

吴兴有,是祥云公路管理段的一名优秀养路工人,1934年出生于祥云县普棚镇大山深处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小时候贫寒淳朴的农家生活,造就了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也成就了他大山一般胸怀坦荡、好学上进的品质。1956年,他怀着对公路事业的崇敬与向往,加入了修建公路的队伍,成为了一名公路人,而这一干,就是30年。
在吴兴有刚参加工作的几年间,跟随着不同的公路工程队跑遍了云南省的东南西北,为公路、桥梁的修建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他曾跟随勐腊工程队参与修建过勐腊过境公路和桥梁,跟随昆明养护工程处修建昆明东站附近的八公里路,跟随凤庆工程队修建桥梁和公路……修路、架桥期间,他与工程队里的工友们长期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工棚没有屋顶和床,他们就上山割来茅草铺成屋顶,多余的茅草垫在地上当了床,那时的他们有一股热情工作的劲头,喊出了“路边床路边造,任务完不成不睡觉”的激昂口号。他们为了尽快建好公路和桥梁,经常起早贪黑加班加点的工作,上夜班更是家常便饭。公路上需要石头,他们便拿起工具到山里开山辟石;修建桥梁需要木材,他们便扛起斧头到山中砍伐木材。再苦再累,他也乐观面对,无私奉献。他常说,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责任心强才会爱岗敬业,才能认认真真地把工作干好。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960年4月,他光荣的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入党后,吴兴有同志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无产阶级先进思想理论,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入党后,他更加努力认真的进行筑路作业,为其他工友做出了优秀党员、优秀职工的带头表率。那时筑路工作基本没有什么施工机械,建造、修补公路的工艺还十分的艰苦落后,工人工作是上路靠走、养路靠手,所有铺在地上的石头,无论大小,都是辛勤的筑路工人们自己到山上炸开,刨出后一步一步抬到山下,再经过工人们一锤一锤凿成需要的大小、形状而制成的;压平路面,用的则是石碾,工人们把拴在石碾两头的绳子套在肩上,如同老牛耕地般拉着石碾以便让它滚动,依靠它的重量来压平路面,一天下来,肩也肿了,皮也破了,一碰钻心的痛。如此大的工作强度,如此艰苦的生活条件,吴兴有没有害怕、没有退缩,而是挺直腰板,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正是这一点一滴对工作的热忱付出,使他荣获了省级劳动模范的称号,而这一年,他正好工作满十年。十年的辛勤工作得到了认可,十年的无私奉献得到了赞许。在这份荣誉面前,他没有停止不前,而是整天奔波在生产一线,像一头勤劳、忠实的老黄牛,默默地在云南这片热土上耕耘着、奋斗着。这一殊荣对于他来说,是莫大的肯定与鼓励,更给了他日后加倍努力工作的动力。
由于工作需要,吴兴有后来被调到大理公路管理总段,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养路工人。而养路工人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越是恶劣的天气条件,他们就越要去路上巡查排险。吴兴有曾多次在下大雨的夜晚,巡查并抢修淤阻的涵洞,齐腰的刺骨积水并没能阻止他要当晚疏通涵洞的决心。无论是铺路,还是清理道路边渠杂草淤泥,他总是脏活累活抢着干,由于长期上山下路、劈山挑石,他的脚底板磨起水泡变成了死肉,行走时常常疼痛难忍,但他却无怨无悔。那时有句顺口溜这样说道:“养路工人真造孽,蚊帐破了用纸贴,脸上起皮两脚泡,池里洗澡庙里歇。”这句顺口溜正是当时大多数道班养路工人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
从他参加工作到退休的三十年间,他每天总是第一个起床,天还没亮就背起工具上路,扫路面、清边沟、补坑槽,从不间断。会做的,他一声不吭主动做完;不会做的,他虚心向各位工友求教。收工的时候,别人是工具一背就走,而他总是留下来,先帮助还没有完成任务的工友把工作做完,再认真清理好现场,最后一个收工下班。虽然他没上过几天学,不认识多少字,但他却凭借着这种对工作的勤奋和热情,把工作成绩做得十分突出,得到了领导和工友们的一致好评。
1986年2月,在他工龄满三十年时,52岁的吴兴有光荣退休了。长期的一线工作除了给他带来了成就感和荣耀,更多的却是给他带来了年老后的病痛。退休后的他,各种慢性病痛逐渐出现,腰椎骨质增生、阻塞性肺气肿等等。但是不管残酷的病痛如何折磨,每当他提起当年的筑路工作,脸上总是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岁月的犁在他的额头上刻下衰老,漫长的历程使他步履蹒跚,夕阳落进他昏花的眼睛,他的心里始终怀着养路工人的奉献精神。
路是心血和生命所凝成的永恒,更是许许多多像吴兴有一样的养路工人辛勤劳动的成果,未来养路工人们将继续沿着父辈们的足迹,让情感和生命的意义和路一同延伸。(责任编辑  张丽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