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科技创新

浅析兰漾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水”损害治理方案

时间:2013-07-16       作者:王军      来源:大理公路管理总段      点击:

 

摘 要   针对兰漾线公路灾害路段多、投资少的现状,分析灾害类型及其影响因素,其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是“水”——地下渗水和河水冲刷;阐述了边坡排水平孔(疏干孔)是减少土体含水、提高路基稳定的重要措施;微型钢管桩是处治浅表性路基滑移的可靠措施;上挡墙配合盲沟防护是治理上边坡渗水滑坍、提高边坡稳定的理想措施;驳岸与抛石护基相结合的复合驳岸是处治河流冲刷的有效措施;提出了灾害防治工程下一步工作思路:加大投资力度,逐步实现公路灾害防治工程工作重心由“治”公路灾害到“防”公路灾害的过渡。
关键词   公路灾害  渗水  冲刷  治理  疏干孔  钢管桩  盲沟  抛石
一、 引言
路网结构改造工程是为提高公路路网结构、改善公路通行条件、通过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处治的工程项目,包括安全保障工程、危桥加固工程、公路灾害防治工程。公路灾害防治工程是通过增设和完善公路的灾害防治设施为重点,对公路边坡、路基、桥梁构造物和排(防)水设施进行综合整治,以提高公路抗灾能力的专项工程。大理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结合部位,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跨东经98°52′~101°03′,北纬24°41′~26°42′之间。东邻楚雄州,南靠普洱临沧二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市。大理州国土总面积29459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3.7%,坝区面积仅占16.3%,大部分公路位于山区,受自然灾害影响严重,主要表现为公路灾害种类多、影响广、直接经济损失严重且持续增长。如2011年12月17日19时50分左右,兰漾线K79+800~+970段发生约135.8万m3山体滑坡,造成公路和江河道阻断,形成堰塞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践行“三个服务”(交通发展要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社会公众对出行的需求日益强烈,不仅要能走,更要走得安全、便捷。为此,2006年交通部针对全国公路灾害频发、交通受阻严重现状,提出开展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试点。大理总段自实施公路灾害防治工程以来,共进行三条干线1150万元公路灾害防治工程,积累了一些经验,目前正在进行治理兰漾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
二、 兰漾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水”损害治理方案
由于兰漾线公路沿线山高坡陡,处于典型的滇西红尘,地质破碎,饱和容重大、水稳定性差,水土流失严重,滑坡、坍塌、路基滑移、路基冲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历史遗留公路灾害路段多,项目投资不足,无法彻底根治公路灾害。古人云:“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豫”同“预”,指前期策划等工作),这里讲的就是工程项目建设前期和勘测设计期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项目建设前期视为工程建设的首要环节。据不完全统计,项目投资控制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中,项目前期所占比重最大,远远超过项目建设其他几个阶段。为了科学合理有效利用项目投资,提高项目投资经济性,在项目前期勘测设计阶段要投入大量精力对项目优化设计。通过研究分析,兰漾线公路公路灾害主要表现为滑坡和河流冲刷两种主要类型,但其主要影响因素都是“水”,包括地下渗水和河水冲刷。在治理这些公路灾害时,关键的问题是处理好“水”的问题,了解“水”损害机理,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精心施工,保证质量,做到修一处,保一处,使公路抗灾能力逐步提高,减少公路灾害损失。
1.            地下渗水治理方案
兰漾线多处出现上边坡滑坍、上挡墙墙身剪切破坏、半挖半填路基滑移、措台、开裂、外侧下沉、路肩墙倾斜变形等公路灾害,在其众多影响因素中,地下渗水是最活跃的因素。根据土应力分析,土体在吸水饱和过程中将逐步失稳。而公路灾害路段多项目投资不足,很难进行大量坚固的支挡工程,因此对土体地下渗水进行疏干处理是一个重要的措施。
(1)排水平孔(疏干孔)是减少土体含水率、提高路基稳定的重要措施image001.gif

台开裂

 
兰漾线半挖半填路基滑移、措台、开裂、外侧下沉是代表性的公路灾害(图1)。路堤的稳定由土体性质决定,取决于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地下水是影响土体变形和稳定、诱发边坡失稳的主要因素之一,因为土体饱水过程中重度增大、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急剧下降,安全系数降低。排除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可以减少土体内地下水动水压力和渗透压力,而且可以疏干土体的含水,增强抗剪强度。传统的做法是设置盲沟,但是运营中的公路开挖盲沟,一是会破坏路面和路基,增加盲沟施工经济成本;二是盲沟顶小范围内重新回填路基修复路面,难免会出现工后不均余沉降,形成跳车,增加施工技术难度;三是车流量大,行车干扰,增加施工期间保通难度。

 

采用疏干孔(图2),具有施工方便、排水性能好等优点。疏干孔布设中三个重要参数[1]——孔长、孔径、孔间距与排水疏干效果之间的关系为:孔长越长、孔径越大,孔间距越小,排水疏干效果越好,孔长对单孔流量的影响很大,当孔径当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对排水效果贡献不大,不同的土体材料采用不同的孔间距,透水性好的土体(如碎砾石土)可采用较大间距,透水性差的土体(如粉土)可采用较小间距,参考值为2~5米。考虑施工及工程经济性,兰漾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疏干孔造孔孔径一般采用φ130mm,坡降3%~5%,孔位布设在能施工疏干孔场地的最低处,以提高疏干孔的排水效果。成孔后向钻孔内推入φ75mm上半圆带孔PVC管,另加土工布包裹(也可将包裹了土工布的排水管放在钻杆内一起钻入,随后抽回钻杆)。孔间距5m,深度超过路面措台开裂面。在具体施工中,应根据施工揭示地层露头情况和路基土体含水状态等实际情况调整孔位、孔数以及孔深,以确保疏干孔疏干排水效果。
当路基上边坡渗水,也可在上边坡布设疏干孔,排除边坡渗水、降低地下水位,减少边坡土体重度和土体内地下水动水压力和渗透压力稳定边坡。在护面墙、护坡上也可以钻孔布设疏干孔。
(2)钢管桩是处治浅表性路基滑移的可靠措施

图2 疏干孔image002.jpg

 
微型钢管桩在建筑基础加固工程中已得到广泛使用,而在地质灾害治理特别是滑坡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在近几年才刚刚开始。微型桩施工工艺流程为:场地平整→测量放线→成孔→钢管安装→注浆(需要改良滑坡土体时)→冠梁浇筑→回填。钻孔工艺同疏干孔,都是用潜孔钻钻孔,只需更换钻头为需要的孔径即可。微型桩是由钢管,注浆水泥固结体、水泥-土固结体共同组成的柱状抗滑体,是以抵抗剪切破坏为主的结构体。就微型桩本身来说,钢管是主要受力构件,注浆水泥固结体、水泥-土固结体是次要受力构件,力学性能较为复杂。

 

image004.gif

 
兰漾线浅表性路基滑移灾害路段多(图3),抗滑桩处理费用高,设置路肩墙穿越滑层墙体高,设置路堤墙还要进行下边坡处治,多滑动面滑坡有时还顺边坡中的滑面滑移。当滑体不大滑层不深的路基在使用疏干孔的同时采用钢管桩,形成完整的排水—支挡体系,将是可靠的治理措施。拟采用经验布桩φ110造孔(图4),并在钻孔中注意收集观察芯样情况、成孔地下水位、土体含水率等地质情况,进行调整,桩长以嵌入基岩或稳定土层为准。钻孔成孔合格后打入φ108×6mm钢管,孔内压注高强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为M20,桩顶设置冠梁,钢管桩锚入冠梁内50cm,冠梁砼强度等级为C25。根据成孔过程滑动体地质情况,一是可以在钢管桩内设置一根螺纹钢筋,或是采用壁厚较厚、强度较高的钢管,增强钢管桩的强度;二是可以进行定位注浆改良滑带土层,即在需要改良土层位置的钢管上每隔40cm开梅花型注浆孔进行注浆,注浆孔下管前用透明胶带封孔,加压后自动开封出浆。为保证桩基稳定,桩外壁要与孔壁接触紧密。成孔前要保证桩的垂直度,需有水平尺前后左右调整好钻机的平整度,为控制桩位偏差,成孔前先用仪器精确定出桩位,每个桩位上定上筷子,开钻时钻头中心对准筷子头方可开钻。

 

 image005.jpg

图4 布孔φ110mm造孔

 

 

 

 

 

 
微型钢管桩施工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成桩质量便于控制,工程造价、施工安全风险也远远低于抗滑桩等治理措施,是滑坡治理较为理想的工程措施。微型钢管桩技术应用于滑坡治理工程时,应配套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如疏干孔),形成完整的排水——支撑体系。
 (3)墙配合盲沟防护是治理上边坡渗水滑坍、提高边坡稳定的理想措施
兰漾线上边坡滑坍是另一代表性公路灾害(图5),滑坍挤压破坏水沟、致使路面隆起。一般治理措施就是修建坚固的上挡墙支挡。然而在很多时候挡墙都会被剪切破坏,特别是施工过程中泄水孔很少按规范施工(泄水孔进水口底部铺设30cm厚夯实粘土防水层,为防孔道淤塞进水口部分设置反滤层),经常出现泄水孔淤塞,墙背土压力增大,最终导致挡墙、边坡失稳。减少墙背土体含水率能有效降低土压力,在投资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减小墙体断面增设盲沟,能有效提高防护效果(图6),在水沟底设置纵向盲沟,在挡墙背设置干砌片石(底部设置防水层),并通过PVC管将水排至边沟或纵向盲沟,这样就能有效降低墙背土体含水量,减少土压力,提高边坡稳定性。
 
         image006.jpg 图5 边坡滑坍     
                     image007.jpg 
图6 减少断面设盲沟,提高防护
 
2.            河流冲刷治理方案
兰漾线沿江布线,公路高程低,部分路段压缩河道,沿线冲刷防护工程不完善,河床纵坡比降大,河流狭窄弯曲,纵向侵蚀剧烈,冲刷严重,主在表现为对岸支流顶冲和峡谷急流冲刷(如图7、图8)。
 
              image008.jpg
图7 对岸支流顶冲 
 
                      image009.jpg  
     图8 峡谷急流冲刷
 
为防止在路基上部滑移和下部冲刷共同作用下形成冲刷滑坡,一般设置浆砌片块石或片石混凝土驳岸防护,兼有支撑坡脚和防护冲刷双重作用,近期效果比较理想,但是在水流冲淤还不平衡时将继续对驳岸基础进行掏蚀,特别是在投资少驳岸坡率陡断面小时尤其严重,日积月累驳岸基础将有被掏空倾倒的危险,砂砾河床尤其严重。采用驳岸与抛石护基相结合的复合驳岸是处治河流冲刷的有效措施(图9、图10)。
       image010.jpg
图9 复合驳岸断面图             
      image011.jpg
 图10 驳岸坡率与冲刷关系
 

 

 
冲刷防护应遵循对洪水“顺其性、挫其峰、分其势、稳其流”的原则,构造的布设应遵循顺应水势、因势利导和因地制宜的原则。抛石护基复合驳岸中,驳岸为主受力体,支挡、护岸、防冲刷路基,是永久性防护。抛石护基是柔性临时性防护,疏导水流辅助护基,抛石尽量采用大块石,水流掏蚀搬运砂砾,抛石护基由于粒径相对较大,水流不易冲走,逐渐下沉替换冲走的砂砾,逐步下凹成“板瓦”形,当下沉到一定程度后,只需在上面继续抛石即可,便于维护。山区公路石料丰富,抛石护基是一个因地制宜的好方法,当河流流速较大时,可采用石笼护基。当石块或石笼下沉稳定后,在其上面灌浆并加做一层混凝土罩面,转变成为永久性防护工程。因此,抛石或石笼防护能逐步理顺、稳定水流,使河床趋于稳定,稳固路基。

 

三、 公路灾害防治工程下一步工作思路
目前公路灾害多、投资少,项目防治工程工作重心处于“治”公路灾害。公路灾害防治工程下一步工作思路应加大投资力度,加大对公路灾害监测、预报、预防工作投入,总结经验教训,从“治”公路灾害到“治”公路灾害和“防”公路灾害双管齐下,并逐渐向“防”公路灾害转变,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发挥出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进一步注重环保、自然、和谐的要求,把公路灾害防治工程打造成“环保工程”、“民心工程”,充分体现国家节能降耗的目标要求,积极实践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
四、 结语
针对兰漾线公路灾害路段多、投资少的现状,采用平孔(疏干孔)是减少土体含水、提高路基稳定的重要措施;微型钢管桩是处治浅表性路基滑移的可靠措施;上挡墙配合盲沟防护是治理上边坡渗水滑坍、提高边坡稳定的理想措施;驳岸与抛石护基相结合的复合驳岸是处治河流冲刷的有效措施。灾害防治既要注重综合治理的原则,同时也要转变工作思路,加大投资力度,逐步实现公路灾害防治工程工作重心由“治”公路灾害到“防”公路灾害的过渡。
 
[1]             张辰辰,张宁,张晓春.高速公路高边坡段排水平孔设计研究[D].东南大学教育部智能运输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学术论文.2009(4).
[2]             交通部.干线公路灾害防治试点工程技术指南(试行)[M].2006.8